贵州农业光伏,补充扶贫光伏的局限性为地方带去就业和生产力发表时间:2020-01-03 18:27
贵州岗乌200MW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和小盘江40MW农业光伏电站项目一次性带电成功,标志着关岭5座集中式光伏电站全部正式并入南方电网运行。每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约2.75亿元,可形成2.5万余亩的农业产业,能带动周边农户约500户就业。 关岭上一年获得指标的五个光伏电站从七月正式开始建设,五个光伏电站分别是关岭县岗乌镇农业光伏电站、关岭县岗乌镇纳卜林业光伏电站、关岭县普利乡农业光伏电站、关岭县小盘江农业光伏电站和关岭县岗乌陇古农业光伏电站,现如今已全部建成并网发电,总装机规模590MWp(峰值发电功率59万千瓦),总用地约三万亩,总投资约26亿元,年平均发电约59000万度。 农业光伏的发展不同于扶贫电站,农业光伏发电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引入高新的科技产物,支持农业与其他行业进行交流,互相促进。当然其中也是有部分的局限性的,农作物对光照需求要小,种植农业的选择性变得更单一。但是如果规划得当,形成规模效应,反而是一种更高效的农业模式。 农光互补的光伏电站引申出来的低光种植农业,如菌光互补的菌类种植业和光伏电站,草药种植,渔业和水上光伏等等在发展光伏的同时让农牧业得到优良的运作环境。
更重要的是,在建设农业光伏电站过程中,优先聘用当地工人,因为这样可以多带动当地人就业,增加群众的收入。不仅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也保障了关岭人民生活用电,激发民众创造价值,提高生产能力。 |